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生物PhD面试经验汇总

    电话/视频面试

    1. 申请专业:生物与生物医学部(DBBS);学生背景:上海交通大学;面试时间:1月

    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写点东西了,最终还是从了WUSTL。

    其实我到WUSTL真的可以说是众多偶然的合集。在我申请开始的时候,WUSTL并没有在我的选校list上,因为XX是学EE的,所以当时选校的时候就把EE和bio的牛校做了个交集从里面挑了几个,甚至还有一些是EE很牛,bio一般的,而且主要是在学校密集的东北部地区。有很多学弟学妹问我选了哪些学校,我只能很无奈的告诉大家,我的选校List对别人没有参考意义。

    申了WUSTL只是因为有个同学跟我说他们要合寄DBBS问我要不要寄,那天正好是我刚刚拿到成绩单的时候,看了一下DBBS不要申请费,而且除了成绩单以外的所有材料都可以网上提交,觉得很方便,所有就跟他们合寄了,提交完网申材料后就再也没有理过这个学校。

    1月7号晚上,突然冒出来一封邮件,说是邀请到St.Louis参加本土面试。当时就彻底傻了,我连passport都没有办(这个事说起来也很丢脸,本来十月份想去办的,可是给忘了,自此以后就再也没想起来)。当时就开始挣扎要不要去本土面,还被同学说不要暴殄天物。但是那个时候我是真的没有想过要去WUSTL。最后抱着去旅游的心态还是去办了出国手续。

    1月8号去办的护照,10个工作日可以出来,但是预约签证要有护照号码。当时签证的时间已经约到了2月十几号,所以心里很着急。不过后来才知道,其实签证面谈的时间并不完全是由早到晚排的,因为有些人可能会取消预约,所以就有点像托福考位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哪天的空出来。22号那天拿到了护照号(这个还要好好谢谢biom,我当时已经不在上海,是他帮我拿的护照,告诉我护照号码),然后打电话去预约,结果约到3月4号,要知道DBBS面试的时间是2月28号到3月1号。但是也不太清楚签证预约的内幕,所以很是着急。后来,XX帮忙一起去办了加急预约,就是发传真给领事馆,跟他们说明原因,让他们帮忙安排早一点的面谈,我当时还把DBBS的面试邀请信也传真过去了。接下来就是等待。

    大概四五天后的中午接到了电话,说是给我安排到了2月12号面谈。开始还很高兴,可是想到我最后的寒假就这样平白无故的少了一周,而且我能和XX在国内的最后一个St. Valentine's Day也只能变成一个电话了。正月初四那天我怀着悲愤的心情回上海。2月12号的面谈:我之前没有去那边踩过点,所以早晨很早就出发了(因为我路盲,怕到时候会迷路)。6点上的5号线,大概不到7点半就到了梅陇镇广场,在保安大叔的指点下到旁边的黄牛处寄了包,然后就进去排队了。面谈的时候先是交了必须的材料,包括DS156、DS157表格,还有我的面试邀请信。然后是采集指纹(十个手指)。接下来就是排队等着跟VO谈,我排到的是一个胖胖的金发MM,很可爱,对话如下:

    Me: Good morning!

    VO: Hi. Why do you want to go to America?

    Me: I will go there for an interview. I have given you the invitation letter.

    VO:(看了看letter)What kind of interview? for a job?

    Me: No. For a predoctoral position in Wash U.

    VO: So you are an undergranduate student? Can I see your student ID? 给了她学生证

    VO: OK. Now you can go to No.12. You must remember before you study there you should come back to get a F1 visa.

    Me: Thank you! Bye.

    VO: Bye

    就这样到12号窗口办了快递,整个流程用了大概一个小时。接下来就是订机票,建议大家到iFLYchian上去看一下,有很多机票代理。去面试前把自己以前在实验室做过的东西整理了一下,做个了简单的PPT,在师兄的指点下,最终版本比1.0版少了大概1/3的PPT,保证能够在15min内讲完。

    当地时间27号晚上到了St.Louis,然后就是严重的时差反应,虽然我为了倒时差在飞机上十几个小时没有合过眼,但是27号晚上还是只睡了不到两个小时。第二天白天没有事情做,上午就到St.Louis的forest park去玩了,据说活动一下有助于睡眠,可是那天我累的要死,还是睡不着(对于本来睡觉水平就不是很高的人来说,千万不要小看时差反应这个问题)。28号晚上和DBBS的两个faculty一起吃的饭(说实话很难吃,有点偏墨西哥菜,我就是靠最后的甜点撑了一下)。吃饭的时候表现的很一般,因为那两个faculty都是做植物的,可是我对植物没什么兴趣,所以很难提出什么有意思的话题,只能是就着大家的话题扯一扯了。晚上继续失眠(不过有点进步睡了差不多3hr)。

    29号是正式的面试,早晨先听了一下关于DBBS的介绍,然后到danforth校区那边去面(我们住的地方靠近医学院,离主校区有一点距离)。上午是两个faculty轮着面的,每个半小时,基本就是先讲一下自己做的东西,中间他们会提一些问题,然后是他们将自己做的东西,当然中间我也会提一些问题,还有一些关于试验设计方面的想法(因为一直都没有好好准备过DBBS的面试,说实话我当时对这些faculty做的东西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试验设计是拼逻辑的,所以很容易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有很多生物问题是相通的,所以这一点并不难)。

    上午两个面完后去了Donald Danforth Plant Science Center,因为下午的面试在那边。先是听了介绍,然后吃午饭(这顿饭吃的还算不错),吃饭的时候,下午面我们的faculty也在场,我旁边就是下午第一个要面我的人,所以只能吃一口饭,然后跟她扯半天,严重影响了我的消化。接下来是参观Science Center,感觉就是真的好有钱、很好、很强大!那时候正好是下午2点左右,时差反应很强烈,我感觉自己走路已经不是很稳了。下午的两个都很nice,没有问我什么很难得问题,反正就晕晕乎乎的和他们侃了一个多小时。正式的面试就基本结束了,然后又被拉回Danforth校区,去听了一个seminar,是个法国人讲的,那个英语吧,于是我就专注于我手里的那瓶可乐了。

    晚上有一个party是在一个faculty家里,好多current student和faculty都去了,气氛很轻松,还有超好吃的cheese cake!然后晚上继续失眠。DBBS的面试就这么结束了,后来又去了UMd,到那边面MOCB,这个面经我就不多说了,跟前面的差不多,上午轮流面了三个,每个大概半个小时,下午也是去参观一个Science Center,然后基本就结束了。

    3月11下午到的上海,12号上午看邮箱,就看到了DBBS的offer,当时很开心的看着XX傻笑了半天。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机缘巧合构成了人生的一大部分。

    Campus Visit

    1. 申请专业:Human and Statistical Genetics;学生背景:北京大学;面试时间:2015年01月15日

    HSG: Human and Statistical Genetics Program,隶属于DBBS——Division of Biomed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这个大的部门。

    这个program比较小,是个交叉学科,分Human Genetics和Statistical Genetics两个track,当然课什么的还是都要上的,只是看Thesis Lab的性质来定的感觉。

    面试安排得神一样得早,1个周末就面完了所有人。我们一共本土面试就11个,就我一个从中国跑过去的(感觉自己也是蛮拼),其中另外两个中国学生都是之前就已经在美国的了。每年平均就enroll 4-5个人,有一年超级凶残就enroll了1个。现在从研一到研六尤记貌似就20多个学生,不像其他program可能一个年级就20个,不过DBBS其他的一些比较大program貌似会持续好几周,一批一批面的样子。

    12.1的网申截止,12.13左右就收到了面试通知,然后1.8-1.10面试,发现的时候是12.14,马上着手申请visa约到了12.18面签,有学长和XX同学神助攻,提前买了往返机票。DS-

    160里面航班号都填好了。于是面签秒过,连invitation letter都没看(并不是在教唆大家不好好准备资料,实际上邀请信和面试日程表是非常重要的,Wash U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好,我刚刚发过去找他们要,Committee秒回复所有资料,甚至包括国内机票的报销表格),忘了是年底还是一月初拿到的visa,然后就安安心心开始准备了。

    硬件上的话主要是添置衣物,理科狗邋遢惯了没有正装,不过面试要求是商务休闲装(business casual),总不算十分讲究,于是抽空去逛了suit和正装裙,不过后来由于STL太冷,还是穿了素灰色毛衣和厚厚的黑色打底裤+黑色正装裙,外面套一件大羽绒服,看着local们都shirt+suit真是替他们担忧。

    软件上的话就是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选了faculty of  interests,给十个空填了五个只中了一个,不过后来安排的三个也超级nice就是了。Anyway,之前还是按照选的五个人大概看了他们的research的情况。因为五个里面有三个是做addiction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又翻了翻疾病的相关知识,在老板的提醒下review了自己实验室之前的相关工作,总之就是为后续开话题做点功课。

    然后1.9有门毛概期末,1.5险险搞定缓考,1.7就出发了。

    走之前一天才收到邮件,一看四个面试官里面仨都不认识,顿时羊驼翱翔而过,——又速速开始重新查paper。飞机上大概扫了一下abstract,其中只有一个特别感兴趣的看了全文。在天上的十多个小时总体来说主要还是在睡觉。

    到了WUSTL,联系上博士生姐姐,到宾馆住下,出去吃个饭,回来洗个澡看看电视就睡了。第二天领了详细日程表,在宾馆练习了一下怎么explain your research(主要还是睡觉),晚上6:45去吃饭,见到了其他10个applicants和研究生志愿者们。饭桌上被local们强(zuo)大(zuo)的科研热情吓得不清,而且美国人一开始聊各个州的风土人情就完全插不进话的感觉真特么糟心。大概是因为我第一次去嘛,大概这种情况就是套消息的好时机啦,Graduate Students都超八卦的,给他们一说自己的面试官他们就开始一个一个给你八,什么这个人超级nice啊,哪个人是做啥啥啥的啊…

    除此之外关于这里的生活质量啊,租房攻略啊,安全状况啊,节假日安排啊,反正啥都能打听。之后干嘛基本都是他们来接送,所以这种机会还是相当多的,也不急着非要一次性问完。

    面试当天,被时差折磨得当天3点半就醒了,早上去听完DBBS项目介绍就困得不行不行的,所以大家最好还是能提前几天去就提前几天去,倒倒时差还是很有必要的。之后就是拉到各个Program分别介绍,说个半小时就把applicants分发给研究生领到不同教授面前talk,每个interview 30min。

    就我自己的经历,面试官都超级nice,一点儿没有咄咄逼人的意思。大多数面试官都很喜欢用大部分时间来给你讲他们自己的工作,比较兴奋的还喜欢各种画示意图,然后期待你问问题啥的。

    我第一个面试官就是我之前重点target的,没有套过磁(……给自己跪了),但是她在我去之前就把我的资料好好看过,所以在谈的过程中对我的背景和我提到的东西都有个概念,而且在介绍自己工作的时候也会特别强调和我之前research相关的部分。最后我问了一下她缺不缺人,她们看上去对这种问题也不忌讳,有收的可能就直接会说。后面三个完全就是靠diverse background撑下来的,领域和着重点基本不一样。还好本科阶段心比较野背景杂,不然就没话说了OTZ

    就我自己的感受,因为国际生毕竟语言使用还是会有些劣势,让我和一群local站在一起talk about my research我估计肯定得跪,但是就知识面和homework来说,北大出品还是很有保障的。而且local都没有说要去了解一下面试官的背景的意识,所以当我面到第三个,单刀直入地告诉他我看过他的paper,了解他之前做了啥啥啥和啥啥啥的时候,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I never expected applicants to read my papers. ”,然后就基本是我在问他的工作了,他都没来得及问我干了啥QWQ。

    不过貌似误打误撞他对我印象还挺好的,晚饭碰到问我说“Among all your interviews, am I the easiest one?”(我告诉他yes,但实际上当然不是)。

    个人认为tips就是:之前多做点工作,然后拼命问对方的research,中间不断加comments和追加questions(结果太apparent的就不要问了,问了蠢问题也不怕赶快开下一个),力争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科学素养和平时累积的知识以及思维方式,或者强行找好的切入点主动说明自己做过相关的blahblah。如果等着对方问What about your research,有时候感觉会比较被动——尤其是没睡醒的时候——当然耳聪目明的大神们这种小事都不用在意的。

    之后就是各种逛校园和逛城市了。圣路易斯城房价真心便宜,一个巴西姐姐750/月租着间很大的公寓,有不小的客厅、餐厅、厨房、卧室、阳台、独立卫浴、basement里有配好的洗衣机和烘干机,不用跟别人share。感觉上大概80-90平方米,离学校2miles。另外一个姐姐在离学校近一点的Central West End,更老一点的房子,60-70平方米的样子,每个月600多刀,走路10min左右就到Campus。还有一个买房子的土豪姐姐,暂且按下不表。

    校园的话,Wash U Medical School的所有建筑物和周围的医院都是通过长长的门廊连在一起的,除了4444楼(这数字!),正在新建的楼是给Genomics的各种实验室,应该也是连在一起的。不同的楼有不同的风格,我的四个面试官分别在Biotech、McDonnell Pediatric Research Building 、4444、McDonnell Basic Sciences Building。Biotech和北大生科楼有点像,第二个就比较童趣一点(我猜可能是和Children Hospital关系近的缘故),4444可能接近化院/物院那种极简风,McDonnell Basic则比Biotech新一点宽敞一点柔和一点,有没有Pediatric那么活泼。直觉告诉我这几栋楼的科研气氛也应该大致对应。

    晚上去一个co-direct家吃饭,几乎所有面试官都在。本来下午和俩面试官聊的意犹未尽他们都说晚上吃饭接着聊,但最后发现都是在找之前没有面过自己的人强行刷存在感。反正我觉得这种场景下乱糟糟的,谈research简直不能更糟心,不如聊点其他的。(事实证明端着一个cupcake顶着时差和co-director聊research的效果真是不能更差了,两个人经常对接不上)。

    面完又呆了一天,1.11走,program给发了免费metro票。要说我看来圣路易斯有啥不好大概就是公共交通系统极其不发达,北京想去哪儿去哪儿的地铁系统在那儿根本不存在,如果要去,学车极其有必要。

    HSG是个很年轻的项目,貌似05年还是什么时候才有的,由于开山鼻祖的两个co-direct都是做psychiatric disease出身,带了好多人过来,于是整个项目里有一半老师都是在做精神疾病!个人感觉虽然是做research,但是和clinic的联系很紧密,有很多MD或者PhD/MD的教授,同时还有很多clinical pathway,类似于短期双学位,可以跟着两个临床医生各实习一段时间,也有相关疾病的课程。听一个面试官说Genome institute接下来要干票大的,收了一大堆样本准备测序。

    面试当天晚上听Cornell的小室友跟她妈打电话抱怨其中几个面试官明显不在状态,听不懂她在说啥,我顿时觉得自己运气好爆了。

    2. 学生背景:北京大学;面试时间:2010年02月8日

    Interview preparation:很早拿到interview了,对大家的忠告是假如让你选时间,一定要选早。

    首先会让我先选5个面试官,然后根据老师时间和我的申请方向最后由他们的人选。人选结果在面试前一天通知我的。有3个是我选的。一般来说有一个是committe的人,然后就是最好不选正教授,因为他们都比较忙。

    准备interview的过程就是把PS的一个研究经历讲出来,对原来的课题补充了点基础知识,Paul也对我的准备提了一些很好建议。然后就是看老师的研究,看了他们的研究和paper,基本没用上,因为一紧张就忘了,最后提问题的时候完全拼逻辑。

    倒是面试前一个晚上,看了两个陌生教授的论文,有个电生理的,一直就怕那个东西,看了那个教授的东西后帮我安了安神。

    Interview:

    首先强调这里的教授真是super super nice,然后就是首先我以为中国教授都会很BT,发现其实中国教授都很nice。都一个劲的笑。

    Interview的标准流程应该是首先我接受我的工作,他问问题,然后就是他介绍我问问题。不过我的很扯淡,基本都是非标准式的。

    第一个教授Dr. Vladimir Kefalov很nice而且很能说,从头到尾都是他在接受工作,然后我偶尔问了几个问题,半个小时一眨眼就忘记了。

    第二是中国教授Dr. Yu-Qing Cao,很nice。一直在笑,各种笑。首先是我介绍我的工作,很快结束,她问了几个很友好的问题,顺便感叹了下我intern时候做了很多工作。然后轮到她讲时,我问了下她最近的cell paper。她说其实那个cell paper和她无关。是首先她博后的时候做的工作,但是工作完成后,由于有点对自己用的抗体不是很有信心,就一直不敢把paper送出去。现在他们改进了方法后,证明但是的抗体确实有问题,所以她没有贡献一个figure。之所以写上她的名字,是感谢她但是没有把paper送出去。然后又是各种laugh。

    第三个是中国教授Dr Zhou-Feng Chen。 那个时候真是时差最严重的时候,头皮各种痒,然后他又是刚好做itch的。一进去就说you have a very good chance to get into WashU。然后就是问我想不想work on mice啊。我刚刚想说我的动作时,他就说他看过我的材料了,没有必要说。所以这个又轻松的过去了。

    第四个是Dr Yehuda Ben-Shahar。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super super nice。我倒是没有看出来,我只是发现他真的很聪明,思维很快,语速巨快无比。这个面试是最正常的。他终于问了一个我准备的问题,准备终于没哟白费。

    最后是Dr Erik Herzog。说话很轻,很软,巨好听。我但是已经困死了。他一开始也是说对Paul的工作非常了解,我不用介绍了。(他也是做节律的)然后问了一堆无关紧要的,生活类问题,什么圣路易斯怎么样啊?washU怎么样啊?easy pass

    总的说来,自认为准备很充分,虽然90%没有用上,但是多准备可以安心。然后就是和我一起去面试的清华同学似乎遭到教授的轮番轰炸。

    最后就是美国学生真的都很强,很会表达自己。

     

    荏苒柔木

    Mon Jun 20 18:34:54 CST 2016
    最后修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