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

    坐标

    35°18′29″S 149°07′28″E

    国家

    澳大利亚

    州省

    澳大利亚首都领地

    著名学校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堪培拉大学

    堪培拉(Canberra),当地华人传媒称为“堪京”,澳大利亚联邦首都。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内陆城市,人口超过36.7万人,在澳大利亚所有城市里排名第八。它座落于澳大利亚首都特区北端,距离澳大利亚东岸两大国际都会悉尼280公里、墨尔本660公里。

    堪培拉在1908年被选为国家首都,作为悉尼墨尔本两强的折衷地理位置。它是澳大利亚少数全城规划兴建的新市镇,1913年动工,根据芝加哥建筑师沃尔特·贝理·格里芬和马里昂·马奥尼·格里芬在全球竞赛脱颖而出的蓝图,结合圆形、六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案,以澳大利亚首都特区的地形特色为主轴打造而成。城市的设计受到花园城市风潮影响,抛掉以公园作为点缀的旧有观念,将许多重要区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誉。然而,堪培拉的发展之初便面临到二次大战和经济大恐慌,计划歧见剧增、都市发展监督效率大幅下滑。二次大战结束后,在总理罗伯特·孟席斯倡议下,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成立、握有执行权力,堪培拉开始以新兴首都之姿蓬勃发展。澳大利亚首都特区现属自治区,但部分权力由联邦政府国家首都局掌控。

    作为澳大利亚政治中心,堪培拉城内建有澳大利亚国会大厦、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和众多其他政府部门与外交机关。它也是许多全国性社会和文化机构的所在地,例如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体育学会、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训练澳大利亚陆军军团的邓特伦皇家军事学院和澳大利亚国防学院也设在堪培拉。

    堪培拉居民人口以公务人员居冠,失业率、平均收入皆优于国家平均值,物价也相对偏高,其部分原因是由于相对受限的发展规定。联邦政府是堪培拉最大的单一雇主,同时在州生产总值占了最高贡献比例。堪培拉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境内人口结构也较年轻。

    历史

    在欧洲人殖民之前,住在堪培拉土地的是当地的土著。“堪培拉”名字的来源也是当地土著语言,原意为“相聚(开会)的地方”。这与将来作为国都、使四方代表相聚之天意。

    欧洲人开始于1820年殖民当地。1824年初建居民点,称堪伯里。1899年成立联邦后划归为首都直辖区,1908年堪培拉被选为首都,1913年3月12日正式命名为“堪培拉”并开始兴建,1927年取代墨尔本成为首都,联邦议会也正式迁至此地。美国建筑师伯利·格里芬把城市设计成特有的环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他设计的人工湖也以他的名字为名,即伯利·格里芬湖。

    地理

    堪培拉的面积占地814.2平方公里(314.3平方哩),在以前堪培拉的森林几乎全部是桉树的树种,目的是提供燃料给予国内资源,但到60年代初,树木砍伐过度,耗尽了桉树。

    气候

    堪培拉有的气候是干燥与温暖,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凉爽。堪培拉的夏天非常干燥,冬天就寒冷,并有频繁大雾和霜冻,但很少下雪,这样的气候令堪培拉的生物呈多样性。

    教育

    堪培拉拥有世界一流水准的高等教育,被众多机构连年评为全澳第一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和位于近郊的堪培拉大学(UC)是该市两个主要的综合性学府。

    重要地标

    • 澳大利亚国会大厦
    • 黑山电讯塔
    •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
    • 伯利·格里芬湖
    • 国家钟楼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

    参考资料:

    (1) 堪培拉 维基百科


    Thu Sep 04 16:21:30 CST 2014
    最后修改时间: